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为什么说科目三练得好死得快,运动性猝死,这次不做背锅侠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科目三练几天。对此,汽车圈小编「降临ぅ」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为什么说科目三练得好死得快

物理课主要难学一下几点:

不过现在高一物理已经自学完第一册课本了,其实物理学不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总结归纳、听课不认真或者是知识点记忆不到位(即该记得记不住,要求了解的有死钻牛角尖),比如像我,我就用一个本子,专门把我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并且整理,然后做几个习题,所以现在要中考了,我一直被认为是我们班的“物理小天才”

由此看来,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课前一定要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老师讲课时的侧重点,特别要注意你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和比较你预习时写下来的知识点与老师讲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很重要,课后要注意复习,一定要保证每天都做题,但不是实行题海战术。题目量不能多,关键是要精,做完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注意总结做题思路,以便找到快速解题技巧

每天习题不能少于5个选择填空题,至少一道大题,大题不能多,最好不要超过3个大题。(特别是考试前,例如我将面临的中考,平均每天就是3个选择题,3个填空题,1个大题,既不浪费时间,又起到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要改错,最好是建立一个改错本,反复看错的题,同时要总结为什么...

运动性猝死,这次不做背锅侠


运动在多数现代人看来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它可以增进人的体能,促进健康,包括降低高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不过近期发生的一些事,让人不禁生疑,运动性猝死为什么又多起来了。我们对待运动的方式需要转变吗?

2022年10 月 7 日深夜,华为内部社区 " 心声社区 " 发布讣告称:华为现任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因突发疾病,在 10 月 7 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 53 岁。有消息称,丁耘是在跑步 28 公里后,因为心脏问题 " 没有再醒过来 "。丁耘先生,1969年出生,无疾病史,一个资深的长跑爱好者,工作之外的大量业余时间放在了跑步上。此次猝死原因可以归为:心脏疾病、剧烈运动。

2022年6月14日凌晨,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突发疾病而猝死。孙剑平时爱运动,比如喜欢骑车。孙剑14日凌晨去世,实际上是在前一天(13日)晚还进行了夜跑运动,运动时没事,可回家后突然倒地,之后送到医院,未能抢救回来。猝死原因是惊人的一致,可以归为:心脏疾病、剧烈运动。

华为现任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

一、运动是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当这样的不幸发生后,马拉松运动,再一次被妖魔化为一种“极限性的”、“非常危险的”、“不适合大众参与的”“不必要的”运动。社会上出现一种声音,运动有害于健康,“普通人不适合长跑”,“马拉松就是跑完嘎嘣死的”,其依据是:人的寿命与心跳次数有关,运动过多就是过多地消耗心跳次数,会减少寿命;运动会使心脏寿命缩短;运动会加重膝盖关节的损害;运动不当会导致运动性猝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需要我们从运动性猝死谈起。

运动性猝死到底是什么?

运动性猝死是一个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离我们很近的话题。运动性猝死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丁耘先生是2022年10 月 6 日早晨跑步(28KM),集合跑步时天还没亮,晚上又参加了酒会,于2022年10 月 7 日深夜死亡,死亡原因其实是一个谜;而孙剑博士则是劳累一天后,晚上进行夜跑,运动时没事,可回家后突然倒地,之后急送医院未治死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区别:丁耘先生不是运动性猝死,而孙剑博士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其实并不多见。

国外各项赛事的汇总研究资料显示,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万人发生0.31到2.1次。相反,和运动无关的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万人43到55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高达50余万例,主要是心肌功能弱、高血压、心脏病等因素,其中运动猝死比例极低。但我们依旧不能忽视运动性猝死的发生,运动本为健康,结局却是健康的反面,令人不能接受。运动性猝死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心源性猝死、脑部创伤和热休克;其中因心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占比可达90%。孙剑博士的运动性猝死,可以归因为心源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确是一个怪兽。隐藏在我们周围,在我们不当心时会跑出来,不过依旧有些蛛丝马迹可以追查。一般而言:

§ 遗传性和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者的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 大于35岁的运动员中,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者的风险显著增加;

§ 没有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最大;

§ 不经常运动的人突然从事剧烈运动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急剧增加;

§ 已出现心脏相关症状,未经系统诊治即重返运动显著增加猝死风险。

运动性猝死令人防不胜防?

二、为什么会出现猝死?

丁耘先生不是运动性猝死,其猝死却与运动有关,这也是人们万分惋惜的。

猝死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猝死的内涵主要用六个字来概括:因病突然死亡。

猝死的病因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还有非心源性猝死,比如呼吸系统疾病有肺栓塞、气道梗阻等。急性脑出血、脑水肿、脑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的感染、过敏等。

猝死的诱因可以有效地预防。日常生活中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过度激动,饮酒过量等原因也能诱发猝死。

丁耘先生的猝死,虽不是运动性猝死,但无疑过度运动是诱因,同时饮酒与情绪激动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其实一般正常人猝死发生概率不大,是否发生猝死与基础疾病及病史和家族史有关。一般人群中每10万人发生猝死的概率大约有几十例,即猝死概率本身较小。猝死人群当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为心脑血管的急性并发症导致发生猝死,或者合并脑病、肺病及家族史。这些潜在的风险需要尽早发现及充分的认知。

猝死,其实也有明确诱因的

三、我们应该如何做运动?

跑步或运动的过程中,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情绪激动的时刻,更容易发生身体疲劳的状态,但这绝不应成为人们远离长跑运动的理由。这种运动性猝死或运动诱发的猝死,虽偶有发生,并不能完全抹去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正向影响。对于选择运动的我们,那到底应该如何做?

1、运动中,安全第一位。

无论什么戈壁行,马拉松、斯巴达、铁人三项、自行车公路比赛,我们最大的关注点永远放在“安全”上,安全完赛,是大众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基础。我们参加运动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不是取得比赛成绩。这是我们与职业运动员的区别。我想这也是当前时尚运动的主旨,不能出现偏差。

要想真正做到安全完赛,一味的谨小慎微、临深履薄,也是大可不必,只要把握好四个细节。§.运动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感受,运动中依赖自己的感受而调整目标,区分好锻炼与体育,不要以完赛与成绩为目的;

§.实现安全跑步,需要一个“安全阀门”,这个阀门,就是心率。一般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叫“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最大心率的70%-85%划为“剧烈运动强度区间”,心率达到这个区间运动就要减量了;

§.安全运动的要点之一,就是在运动前必须要保证身体处于理想的状态。拒绝烟酒和熬夜,对于所有人,在饮酒、吸烟、熬夜等情况下是绝对应该避免剧烈运动的,不仅跑步,还有游泳、骑行等运动,都应在身体状态理想的情况下进行,才能保证其安全性;丁耘先生和孙博士均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

§.运动前后有准备活动,运动中要及时补给,运动装备的加持可减少相应损伤。

适量运动才是运动的正确解法。运动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在合适运动中更好地收获更好的自己。

2、我们更应重视的是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作为运动爱好者,尤其是高强度运动者,更要注重体检,践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的健康理念。因为高强度运动者,心脏负荷会增大,其承受力需要体检才能检验出是否匹配。

体检内容,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比如这些常年拼搏、压力山大、经常熬夜、经常抽烟喝酒、生活没有节奏,工作996的这类人群,必须列为心脑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脏和脑血管的专项检查,了解心脑血管病的潜在风险。真正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心脑血管病体检需要个性化

§ 筛查心脏疾患并积极干预是降低心源性疾病风险的可靠手段。这里除了了解个人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等,完善体格检查外,需进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评估、平板运动心电图,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还有心脏血管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主要看心脏冠状动脉有无狭窄、闭塞;心脏彩超:主要看心脏结构和功能。

§ 对于青年卒中患者,大多是因特殊危险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包括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卵圆孔未闭等,因此除了常规检查外,还应包括颈动脉B超,经颅多普勒彩超;头CT或头MR检查;脑血管检查,CTA或MRA;必要时行血管壁高分辨MR检查。心脏体检也可发现卒中的一些隐形风险,如房颤、卵圆孔未闭。

除了上述以外,我们要远离这些意外,还有一点需要重视,就是加强对生命急救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只有当人人都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时,当出现心源性猝死时,才有更多的被抢救机会,减少意外、悲剧的发生。如果丁耘先生和孙博士身边人对心肺复苏有更多的掌握,结局可能会有改变。

---------------------------------------------------------------

作者介绍:卢旺盛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运动性猝死,这次不做背锅侠——作者@卢旺盛脑病专家